第一部分 审核评估基础知识
1.新一轮审核评估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即新一轮审核评估。
2.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主要体现五个方面
一是评估导向的变化,强调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是评估内涵的变化,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
三是评估类型的变化,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指标体系供高校自主选择。
四是评估方法的变化,采取线上与入校“一体化 ”评估、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
五是评估功能的变化,突出评估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
3.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推进评估分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审核评估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二是坚持推进改革。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四是坚持问题导向。五是坚持方法创新。
5.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宗旨、方针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宗旨是:“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16字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6.新一轮审核评估的“五自”质量文化
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
7.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工作目标
新一轮审核评估把“一根本、两突出、三强化、五个度”作为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
一根本: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
两突出:即突出“以本为本”,确保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突出“四个回归”,落实“三个不合格”“八个首先”有关要求,引导高校“五育”并举倾心培养时代新人。
三强化: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五个度:即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8.审核评估的分类和指标情况
新一轮审核评估提供两类四种“评估方案”,我校选择评估类型为:第二类第二种(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
9.审核评估的程序
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
10.新一轮审核评估中的“1+3+3”报告
新一轮审核评估建立了以《自评报告》为主体,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3份过程性报告和《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3份结果性报告为两翼的“1+3+3”多维立体评价体系。
11.专家评审程序
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线上与入校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专家组15-21人,均参加线上评估,其中5-9位专家参加入校评估。线上评估2-4周完成,线上评估期间,专家通过线上阅读自评报告,调阅、审读评估材料,与学生、教师、管理人员进行座谈访谈,抽取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访谈,对参评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全貌”进行全方位审核,查找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形成个人线上评估意见与问题清单,梳理、整理问题清单并确定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问题。
入校评估专家5-9人,由专家组组长根据入校考察问题和具体任务情况确定,专家组中产生,专家入校评估时间2-4天。
12.学校准备审核评估相关材料
学校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准备以下评估相关材料。
一是基本材料。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近三年学校教学质量报告、申请报告等应该作为评估的基本材料上传至评估系统,不能等到专家需要时再临时提交。
二是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高校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基础材料,是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证据”,包括课程大纲、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践等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教学档案按高校日常管理规定存放,无需做特殊的整理,应保证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在审核评估期间按要求上传,切忌突击整理和弄虚作假。
三是《自评报告》及支撑材料。《自评报告》等评估材料中的所有结论,应有充足的数据和事实支撑,不能只有结论,没有事实陈述和证明支撑。支撑材料是指用于支撑或证明《自评报告》等所述内容的相关材料,主要包括教学资料、学生学习档案、各类记录性材料、合作协议及其他佐证材料等。支撑材料以高校教学档案为基础,与教学档案有交叉的部分无需单独整理,按要求上传至评估系统,或提供材料索引以方便专家查找、审阅。
四是引导性材料。主要包括高校职能部门、教学机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单位等材料,教学活动安排和人员名单,如校历、课程表、教师名单、学生名单等。
13.“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
14.“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5.“以本为本”
“以本为本”是指大学应以本科教育为根本的大学之道时代内涵。
16.“四个回归”
“四个回归”是指回归常识(学生以学为主)、回归本分(教师以育人为本)、回归初心(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回归梦想(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17.“四有”好老师
“四有”好老师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8.四个“引路人”
四个“引路人”是指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9.“五个度”
即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的达成情况。
20.“五育并举”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21.“八个首先”
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22.“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学生中心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并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专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产出导向理念(成果导向)OBE:强调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并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持续改进理念:强调专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能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并用于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第二部分校情校史
1.学校的历史沿革
沈阳工程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2年)与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始建于1947年)合并组建的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省属本科高校。学校以工为主,工、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建。
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在全省公办本科高校名列前茅,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获评“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一等奖”“辽宁省就业创业先进单位”“辽宁省首批创新创业学院”“辽宁省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2.学校的校训
学校校训是“明德致知、精工博学”。
3.学校的办学目标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4.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着力培养“红心向党,技术报国”,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又红又专又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5.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25亿元。图书馆现有阅览室座位数2459个,纸质版图书96.92万册,电子图书31.06万册,电子期刊403438种。
6.学校的学科设置
学校锚定能源电力行业及国家能源结构转型需求,服务辽宁能源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高办学质量。2005年被批准为本科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硕士试点培养单位,2024年学校被辽宁省推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能源动力、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被辽宁省推荐为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报送至教育部学位办。学校学科体系完备,构建以工为主,工、管、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体系;成立电气工程等13个特色学科团队,建有省市级科研平台24个,拥有辽宁省唯一以能源电力为专业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两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7.学校的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33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3个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3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重点支持本科专业、76门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5门辽宁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8.学校的师资情况
现有教职工995人,现有专任教师724人,高级职称教师333人,博士学位教师205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16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3人,获评辽宁省“特聘教授”“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兴辽英才计划产业高端人才”“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教学名师”等省级尖端人才21人,沈阳市各类人才101人。
9.学校的办学规模
现有14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本科生10657人,研究生377,专科生1073,师生比为1:16.32。
10.学校的实践平台
学校现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市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2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0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16个。学校与国家电投东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家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沈飞新松等辽沈地区及驻辽驻沈等大型国企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以上数据统计节点截止2023年9月30日(即状态数据统计)。
第三部分 学生应知应会
1.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教学评估的最大受益者?
评估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评估将给广大同学带来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教育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同时,通过评估不但能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也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可以说,评建工作关系着每个同学的现在和未来,学生是本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最大受益者。
2.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学校的审核评估工作?
(1)学习掌握审核评估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审核评估的目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准确掌握评估基本知识。
(2)对学校有高度的认同感。熟悉校史校情,了解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优势特色和工作亮点;熟悉本学院和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如,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具备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自觉维护学校的良好声誉。
(3)行为文明、形象端庄。举止文明,穿着大方得体;学习场所无抽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打闹等行为;出入楼门、上下电梯注意文明礼让;自觉排队就餐,无铺张浪费现象;注意宿舍文明卫生、无杂物堆积、被服叠放整齐。
(4)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教室、实验室规则;上课不迟到、早退;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杜绝随意说话、打瞌睡、吃东西、接打电话、玩手机等行为;上下课应与教师互致问候。下课时,要请听课的专家先离开课室。
(5)保障良好的自习情况。无课的同学主动到自习教室、图书馆等区域自习,确保学习场所人员饱满;能自觉完成作业和其他课外学习任务。
(6)若在校园内遇见专家时要主动问好、文明礼让;专家在课堂、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场合询问时要积极作答,参加座谈会时要积极发言。
(7)做好参与问卷调研和访谈座谈的准备。评估期间部分专家可能会进行线上问卷调查,请各位同学务必积极参与,及时完成问卷;评估期间做好随时参加专家座谈会准备。
3.学生访谈座谈中可能涉及哪些问题?
(1)所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否看过自己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在讲课之前教师是否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教学进度、课程标准及基本要求?
(3)谈谈什么是应用型人才?
(4)参与创新创业或学科竞赛项目情况,你如何培养你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
(5)学校鼓励参加创新创业或学科竞赛的措施有哪些?
(6)已学过的主要专业课有哪些?你对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掌握程度如何?请你回答几个专业问题。
(7)你是怎样选择所学课程的,你所学专业总学分要求是多少?
(8)有哪些教授给你们上过课?
(9)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有何评价,你是怎样参与评教的?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什么渠道反映?
(10)对你接触的任课教师,谈一谈哪些上得好?哪些上得不好,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
(11)给你上课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如何?
(12)在座同学是否有不及格科目?老师要求高?不及格的课程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可以得到哪些帮助?
(13)教师在课外给予学生哪些指导,教师是怎样进行辅导答疑的?
(14)课程考试采取的形式有哪些?
(15)学校学风如何?学风建设过程中需要得到哪些帮助?同学们认为学风建设方面哪些是学校做得还不够?
(16)参加过哪些第二课堂活动?
(17)学校有哪些奖助学金,是怎样进行评比的?你所在班级受益面多大?
(18)学校在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你在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有哪些体验和收获?
(19)对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了解如何?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做哪些准备?根据什么来思考?
(20)我校有哪些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
(21)对学校给予的指导与服务是否满意,这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
(22)学校是否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课程?课程教学是如何开展的?
(23)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是如何开展的?(除了专业课程,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参加过哪些?)
(24)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建议?